企拓网

如何掌握因素分析法的计算方法?

因素分析法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确定影响因素、量化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和综合评估。

因素分析法是一种定量分析方法,主要用于分析多个影响因素与分析对象之间的数量关系,通过将分析指标分解为各个可以计量的因素,并根据这些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顺次用各因素的比较值(通常即实际值)替代基准值(通常为标准值或计划值),从而测定各因素对分析指标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全面分析各因素对某一经济指标的影响,还可以单独分析某个因素对经济指标的影响,使复杂的研究大为简化,并保持基本的信息量。

因素分析法的计算步骤

1、确定分析对象:需要明确分析的对象和目标,以便在后续的分析过程中有的放矢。

2、收集数据:收集与分析对象相关的多个影响因素的数据,这些数据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

3、确定影响因素:通过数据分析,筛选出对分析对象有显著影响的因素。

4、建立函数关系式:根据影响因素与分析对象之间的关系,建立数学模型,描述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设分析对象M由n个影响因素(A1,A2,…,An)决定,报告期(实际)指标和基期(计划)指标分别为M1和M0,各影响因素的变动分别为A1_变动,A2_变动,…,An_变动。

5、分析影响程度:将各影响因素依次代入数学模型,计算他们对分析对象的影响程度,可以采用连环替代法或差额分析法进行计算。

连环替代法:按照一定的顺序(如先实物量,后价值量;先绝对值,后相对值)将各因素的实际数替换为目标数,并计算每次替换后的结果与前一次结果的差异,这个差异即为该因素对分析对象的影响程度。

差额分析法:利用各个因素的比较值与基准值之间的差额,来计算各因素对分析指标的影响。

6、确定关键因素:根据影响程度的大小,找出对分析对象影响最大的因素,即为关键因素。

7、得出上文归纳:根据上述分析过程,得出各因素对分析对象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或决策依据。

注意事项

- 在进行因素分析时,必须注意因素分解的相关性、因素替代的顺序性以及顺序替代的连环性。

- 由于连环替代法计算的各因素变动的影响数会因替代计算的顺序不同而有差别,因此其计算结果具有一定的假定性。

实例讲解

以某工业品为例,假设其总产值由产量(P)和价格(Q)两个因素决定,报告期(实际)产值为M1=P1*Q1,基期(计划)产值为M0=P0*Q0,为了分析产量和价格两个因素对总产值变动的影响,可以采用连环替代法进行计算。

1、第一次替代:用报告期的产量P1替换基期的产量P0,得到P1*Q0,此时价格因素固定在基期。

2、第二次替代:再用报告期的价格Q1替换基期的价格Q0,得到P1*Q1,此时产量保持不变且固定在报告期。

3、计算影响程度

- 产量变动对总产值的影响为:(P1*Q0) - (P0*Q0) = P1Q0 - P0Q0

- 价格变动对总产值的影响为:(P1*Q1) - (P1*Q0) = P1Q1 - P1Q0

4、总影响:将产量变动和价格变动的影响相加,即可得到总产值的总变动:(P1Q1 - P0Q0) = (P1Q0 - P0Q0) + (P1Q1 - P1Q0)。

相关问答FAQs

问:因素分析法有哪些优点?

答:因素分析法的优点包括可以全面分析各因素对某一经济指标的影响,又可以单独分析某个因素对经济指标的影响;使复杂的研究大为简化,并保持基本的信息量;有助于找出影响分析对象的关键因素,从而为决策提供依据。

问:在使用因素分析法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在使用因素分析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因素分解的关联性;二是因素替代的顺序性;三是顺序替代的连环性;四是计算结果的假定性,还需要注意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工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内容整理并发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仅供学习参考之用,著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投诉邮箱:m4g6@qq.com 如需转载请附上本文完整链接。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tuowang.com/portal/9918.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