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规避方法包括小微企业减免、安置残疾人就业和特殊情况减免。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简称“残保金”)是企业为了履行社会责任,促进残疾人就业而缴纳的一种专项基金,一些企业试图通过各种手段规避这笔费用,以下是关于如何规避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详细解答:
一、合法规避方式
1. 小微企业减免
对于在职职工人数在30人及以下的企业,只需按时申报,无需缴纳残保金。
2. 特殊情况减免
如果企业因经营亏损或遭遇自然灾害等特殊情况,也可以申请缓缴或减免残保金。
3. 安置残疾人就业
企业可以通过按比例(通常为1.5%)安置残疾人就业来全额减免残保金,某科技公司通过安置4名重度残疾人,每月便可免除当月残保金。
二、违法规避方式
尽管存在合法途径,但有些企业仍选择非法手段规避残保金,如“租用”残疾人证,具体表现为:
1、挂靠残疾人证:企业与残疾人签订劳动合同,但不提供实际工作,仅支付少量生活费,以利用政策减免税费和用工成本。
2、虚假就业:企业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残疾人证,制造虚假的残疾人就业记录,以逃避缴纳残保金。
三、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科技公司的成功实践
某科技公司位于湖北省,拥有500名员工,年平均工资为20万元,该公司未达到政府规定的残疾人就业比例,需要缴纳高额残保金,通过安置4名重度残疾人,公司成功避免了135万元的残保金支出。
案例二:租用残疾人证的风险
郑某因交通事故失去右手,长期找不到稳定工作,后经朋友介绍将残疾人证挂靠在一家企业,每月领取600元生活费,但实际上并未在该企业工作,这种行为不仅违法,还挤压了真正需要就业机会的残疾人的空间。
四、法律风险与后果
1. 法律风险
警告与罚款:根据《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企业未按规定缴纳残保金,将被责令限期缴纳,并面临每日加收5‰的滞纳金。
失信记录:逾期不缴纳的企业将被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影响企业的信用记录。
刑事责任:对于构成逃税罪的企业,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 社会后果
挤压真实就业机会:虚假就业行为严重挤压了真正需要就业机会的残疾人的空间,损害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损害企业形象:企业一旦被曝光存在虚假就业行为,将严重损害其社会形象和声誉。
五、建议
1. 遵守法律法规
企业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得通过非法手段规避残保金的缴纳义务。
2. 积极安置残疾人就业
企业应积极创造条件,安置残疾人就业,不仅可以享受税收优惠,还能履行社会责任,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双赢。
3. 加强内部管理
企业应加强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管理和使用监督,确保资金用于提高残疾人的就业质量和数量。
企业应通过合法途径规避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缴纳义务,如小微企业减免、特殊情况减免以及安置残疾人就业等,应避免采取非法手段如“租用”残疾人证等行为来规避残保金的缴纳,只有遵守法律法规、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加强内部管理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