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C是人力资源共享服务中心,通过集中处理事务性工作,提高HR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SSC,即共享服务中心(Shared Service Center),是一种通过对人员、技术和流程的有效整合,实现组织内公共流程的标准化和精简化的一种创新手段,它作为一种战略性业务架构,以客户服务和持续改进的文化为核心,旨在实现价值导向服务,促使组织在更大范围内,甚至在全球范围内能够集中精力于其核心能力,从而使各业务单元创造更多的附加价值。
SSC的核心理念与目标
SSC的核心理念在于通过集中处理组织内的事务性工作和专业服务工作,如行政后勤、维修支持、财务收支、应收账款清收、投诉处理、售后服务、物流配送、人力资源管理、IT管理服务、法律事务等,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确保服务质量的一致性和及时性,这种模式有助于组织整合资源,实现内部服务市场化,通过为内部客户提供统一、专业、标准化的高效服务而创造价值。
SSC的优势与劣势
优势:
成本降低:通过集中规模,把复杂的工作变得更简单、更标准、分工更细,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降低运营成本。
专业化服务:SSC可以在诸多方面提供专业的服务,包括财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服务、后勤、物料管理、客户服务、法律事务服务等,使各个业务单元能够更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
风险控制:信息的集中管理共享应用,实现了资源集中调度下的风险集中控制。
劣势:
内部合作关系调整:SSC作为一个专门的运营机构来向内部企业提供共享服务,这种模式下公司的整个运作也被重新调整,可能会影响公司内部合作关系。
人员素质要求高: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共享服务中心时,对人员素质要求极高,尤其是外语水平,但共享服务中心的业务大多是程式化的、重复的、大量的简单业务操作,这与人员素质不匹配。
SSC的类型
SSC根据其服务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但不限于:
信息技术共享服务中心:提供共同的信息技术服务,包括系统设计、数据处理、信息技术安全性、报告生成等。
人力资源共享服务中心:集中处理与人力资源管理有关的行政事务性工作,如员工招聘、薪酬福利核算与发放、社会保险管理等。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负责财务收支、应收账款清收、工资发放等财务相关事务。
实际应用案例
SSC模式最早由美国福特公司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欧洲成立财务服务共享中心时开始使用,随后,杜邦和通用电气也在80年代后期建立了相似的机构,90年代初期,惠普、道尔、IBM等公司也相继采用这一管理模式,国内企业如海尔集团、新奥集团、中国网通等也在使用共享服务中心管理模式。
FAQs
Q1: SSC的主要驱动因素是什么?
A1: SSC的主要驱动因素是成本降低,这包括在业务量不增加的情况下减少人员,以及在业务量增加而人员不增加的情况下实现相对节省。
Q2: SSC如何确保服务质量?
A2: SSC通过一套明确的服务水平协议(SLA)来递交服务,并借助预先双方对服务水平标准的界定,实现对服务质量的衡量和监控,有的企业还引入了竞争机制,迫使内部的共享服务中心不断改进服务水平。
小编有话说
SSC作为一种创新的管理手段,已经在众多国内外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它不仅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还促进了企业内部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实施SSC也需要注意其可能带来的内部合作关系调整和人员素质要求高等问题,企业在决定是否采用SSC模式时,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和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