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s一般指在生产现场对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管理,每个要素都有相应要求。

5S起源于日本,指的是在生产现场中对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管理,这是日本企业独特的一种管理办法,以下是关于5S的详细介绍:
1、起源与发展
- 5S最早起源于日本,对象是现场的“环境”,它对生产现场环境全局进行综合考虑,并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与措施,从而达到规范化管理。
-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5S已经成为工厂管理的一股新潮流,它不仅在日本广泛应用,也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所接受和采用,现代管理引入安全(safety)和速度/节约(speed/saving)的概念,成为新的7S、8S等,但其核心仍然是5S。
2、具体含义
整理(Seiri):区分要与不要的东西,职场除了要用的东西以外,一切都不放置,一个概略的判定原则是将未来30天内,用不着的任何东西都可移出现场,其目的是将“空间”腾出来活用,防止误用、误送,塑造清爽的工作场所。
整顿(Seiton):要的东西依规定定位、定方法摆放整齐,明确数量,明确标识,既实现“三定”:定名、定量、定位,其目的是为了不浪费“时间”找东西,工作场所一目了然,整整齐齐的工作环境可以消除找寻物品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清扫(Seiso):清除职场内的脏污,并防止污染的发生,其目的是消除“脏污”,保持职场干干净净、明明亮亮,稳定品质,减少工业伤害。

清洁(Seiketsu):将上面3S实施的做法制度化、规范化,并贯彻执行及维持结果,意在通过制度化来维持前3S的成果,并使其成为一种习惯。
素养(Shitsuke):培养文明礼貌习惯,按规定行事,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其目的是提升“人的品质”,使员工成为对任何工作都讲究认真的人,营造团队精神,注重集体的力量、智慧。
3、目的与效用
提升企业形象:整齐清洁的工作环境,使顾客有信心;由于口碑相传,会成为学习的对象。
提升员工归属感:人人变得有素养,员工从身边小事的变化上获得成就感,对自己的工作易付出爱心与耐心,减少人员变动。
提升效率:物品摆放有序,不用花时间寻找;好的工作情绪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保障品质:员工上下形成做事讲究的风气,品质自然有保障;机器设备的故障减少。
减少浪费:场所的浪费减少,节约空间和时间。

4、推行步骤
第一阶段:企业现状调查,对企业的生产现场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了解当前的管理水平和存在的问题。
第二阶段:5S相关理念、知识的培训,对企业员工进行5S理念和知识的培训,让他们了解5S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第三阶段:制定5S的相关制度,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企业的5S管理制度和标准。
第四阶段:5S制度、活动的宣传,通过各种渠道宣传5S制度和活动,让员工积极参与和支持。
第五阶段:指导5S的实施、推进和监督检查,由专门的人员负责指导和监督5S的实施过程,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第六阶段:项目成果的发表和5S相关制度的完善,定期对5S实施的成果进行归纳和评估,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和标准。
第七阶段:项目归纳,对整个5S项目进行归纳和反思,为今后的工作提供经验和借鉴。
5S是一种高效的现场管理方法,它通过对生产现场的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的管理,达到提升企业形象、提升员工归属感、提升效率、保障品质、减少浪费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