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生产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由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副总裁大野耐一提出。

精益生产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日本,当时日本汽车工业刚刚起步,面临着生产效率低下、质量不稳定、库存过多等诸多问题,丰田汽车公司的丰田英二在考察了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后,并没有完全照搬福特的大规模生产方式,而是结合日本本土的文化和价值观,逐渐形成了精益生产的理念。
1950年代,丰田提出了“丰田生产方式”,强调通过精确的生产计划、合理的库存控制以及员工的积极参与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浪费,实现连续改进,这一理念后来被归纳为“Just-in-Time(准时制)”的生产原则,即只在需要的时间、按需要的量生产客户需要的产品。
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美国对日本企业管理模式的研究和学习,精益生产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推广和应用,1985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对丰田生产方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将其提炼归纳为“精益生产”这一概念,向全球广泛介绍。
精益生产的核心是消除一切无效劳动和浪费,它把目标确定在尽善尽美上,通过不断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强生产灵活性和合理利用资源等活动,最终达成效率和效益最大化,其原理包括价值流思维、价值流分析、价值流优化等关键概念和方法,精益生产还强调团队合作、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等理念,注重培养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精益生产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演进和完善的过程,它从日本的丰田生产方式起步,逐渐发展成为全球制造业和其他行业广泛应用的一种高效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