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生产是一种以减少浪费、提高效率和质量为目标的生产管理方式。
精益生产术语是精益生产体系中的一系列专业词汇,用于描述和指导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活动、原则和方法,以下是对精益生产术语的详细解释:
1、浪费(Waste):在精益生产中,浪费指的是一切不增加产品价值或服务价值的活动和行为,这包括运输、动作、加工、不良品、等待、过量生产和库存等七大浪费。
2、价值流(Value Stream):价值流是指从原材料到成品交付给客户的整个过程中,所有增加价值的步骤和非增值步骤的总和,通过识别和改进价值流,企业可以提高效率和质量。
3、价值流映射(Value Stream Mapping, VSM):价值流图是一种用于可视化生产或服务流程中物料和信息流的工具,它帮助识别浪费点,并找出改进机会。
4、五大改善原则(Five Improvement Principles):这些原则包括确定价值、识别价值流、让价值流动、按需生产(拉动生产)以及追求完美(持续改进)。
5、连续流(Continuous Flow):连续流指产品在一个不间断的生产流程中从一个工序流向下一个工序,减少停滞和等待时间。
6、一均衡(One Piece Flow):一均衡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一次只生产一件产品,以最小化在制品库存和缩短生产周期。
7、节拍时间(Takt Time, TT):节拍时间为满足客户需求所要求的速度或每件产品所需的时间,它是根据可用生产时间和客户需求量计算出来的。
8、拉动生产(Pull Production):拉动生产意味着在下一道工序需要的时候,才生产所需数量的产品,这种方法减少了库存和过度生产的浪费。
9、看板系统(Kanban System):看板系统是一种可视化管理工具,通过看板卡片传达工作指令和信息,以控制生产流程并保持其流畅。
10、标准操作程序(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 SOP):标准操作程序是描述如何执行特定任务或过程的详细步骤,它确保操作一致性和高效性。
11、自働化(Jidoka):自働化是指设备能够自动识别并停止错误,防止次品继续流入下一道工序,这种自动化提高了良品率。
12、快速切换(Quickly Change Over, QCO):快速切换旨在缩短作业转换时间,提高生产线灵活性。
13、先入先出(First in First Out, FIFO):先入先出是一种库存管理原则,意味着先入库的物品先出库。
14、每人每时的生产力(Pairs per People per hour, PPH):PPH是一种衡量生产力和直接劳动力成本的可靠方法。
15、前置时间(Lead Time, LT):前置时间是从原材料收货到成品离开成品仓出货给客户之间的全部时间。
16、周期时间(Cycle Time, CT):周期时间是一件产品在本工序完成状态转变的时间。
17、总周期时间(Total Cycle Time, TCT):TCT是某一特定产品的生产速度,等于该产品各工序CT之和。
18、首次通过率(First Time Through, FTT):FTT是计算工件在每一工序成功完成的百分比。
19、转换时间(Change Over, CO):CO是从一个生产批次转换到另一个生产批次所需的时间。
20、防呆法(Poka-yoke):防呆法是通过预防错误的发生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1、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KPI):KPI是用来衡量各活动过程的可视化指标。
22、增值活动(Value Added, VA):VA是任何顾客愿意偿付的,将材料改变、转化或加工成产品的作业或活动。
23、非增值活动(No Value Added, NVA):NVA是任何花费时间和资源却没有对出售给顾客的产品增加价值的作业或活动。
24、增值时间(Value Cycle Time, VCT):VCT是产品生产过程中,顾客愿意付费的工作所花费的时间。
25、安东(Andon):安东是一种用于现场的视觉控制工具,通过警示器/灯提醒人员处理异常问题。
精益生产术语是精益生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哲学和实践框架,通过理解和应用这些术语,企业可以更好地实施精益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