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保全的目的是确保设备和设施的正常运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故障率,保障员工安全。

自主保全的目的是通过一线员工对设备、现场和工厂进行有效的管理、维护和改善,使现场和设备管理维持在最理想的状态,自主保全的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提升设备体质:通过自主保全活动,操作人员可以发现并处理设备的微缺陷,从而改善设备的体质,使其恢复到最佳状态。
2、培养专家级操作人员:自主保全活动不仅仅是对设备的维护,更是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和学习过程,通过不断的培训和实践,操作人员可以成为懂设备、会保养、能发现异常并会维修的专家级操作人员。
3、实现自主管理:自主保全的核心是“自主”,即让员工对自己的设备和现场进行自我管理和维护,使之成为一种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内在素养,真正成为设备的“主人”。
4、降低设备故障率:通过实施自主保全,能够通过全面3S暴露问题,及时处理微小缺陷以避免情况恶化,从而减少设备故障,保障生产。
5、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自主保全活动中的日常保养和点检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设备更换的频率和成本。
6、提高生产效率:自主保全活动可以减少设备停机时间,提高生产效率,从而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7、培养员工的责任感和成就感:通过自主保全活动,员工可以对自己的工作成果有更多的控制感和责任感,从而提高工作满意度和成就感。

8、促进团队合作:自主保全活动需要生技部门、工场制造部署、保全部署等不同部门的协作,有助于加强团队合作精神。
9、实现全员参与:自主保全活动强调全员参与,每个员工都是设备管理的一部分,这种参与感可以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团队精神。
10、持续改进和创新:自主保全活动鼓励员工不断寻找改善设备和流程的方法,从而实现持续改进和创新。
以下是自主保全七步法的详细步骤及其目的:
步骤 | 描述 | 目的 |
初期清扫 | 彻底清除设备内外的灰尘、污垢、异物,发现并处理微缺陷 | 恢复设备最佳状态,培养员工发现问题的能力 |
发生源、困难处改善 | 对发生源和困难处进行改善,设计清洁工具和方法 | 提升设备基本条件维护的便利性、安全性和效率 |
CIL预基准书实施 | 制作清扫、点检、加油预基准书,归纳AM1、AM2阶段的设备清扫活动 | 防止成果反弹,树立设备维护的基本概念 |
总点检 | 对设备进行三级分解,识别每个零部件可能出现的故障 | 提升员工对设备知识的掌握水平,梳理出全面的点检项目 |
自主点检 | 整合点检项目和CIL预基准书,生成最终的CIL基准书 | 明确日常保全CIL条目的实施分工、周期等,提升设备体质和保全效率 |
标准化 | 规范化管理设备,包括现场设备作业标准化、设备表单与记录标准化等 | 规范管理设备,确保设备管理的一致性和效率 |
自主管理 | 建立TOP诊断,监督现场是否按要求开展TPM活动 | 确保TPM活动的持续性和有效性,实现零事故、零故障、零短暂停机的目标 |
自主保全的目的是通过一系列系统的步骤和方法,提升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同时培养员工的专业技能和责任感,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