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税并未取消,而是与国税合并为一个机构。这一变化发生在2018年,旨在提高税收管理效率和统一性。
地税,即地方税,是指地方政府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向纳税人征收的税款,其具体取消的时间和背景如下:
一、地税取消的背景与时间
1、土地税:中国的土地税于2006年1月1日正式取消,这一决定比原计划的改革时间表提前了三年完成,这一改革旨在减轻农民和企业的负担,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
2、国税与地税合并:在2018年,中国进行了国税和地税的合并,将国税局和地税局合并为一个机构,不再分设,这一举措是为了提高税收征管效率,减少行政成本,并优化税收结构。
二、地税取消后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1、地方财政调整:地税取消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受到一定影响,为了应对这一变化,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调整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比例,加强非税收入的管理,以及推动地方政府通过发展经济、增加财政收入来弥补缺口。
2、企业税务处理:对于企业而言,地税取消后,需要按照新的税务规定进行税务处理,企业在注销前需先到国税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再到地税部门补税并收回地税税务登记证,企业还需注意“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对企业税务登记的影响。
3、税收分成比例调整:在税收分成方面,中央与地方的分成比例也进行了相应调整,增值税中央占75%,地方占25%;企业所得税中,铁道部、各银行总行及海洋石油企业缴纳的部分归中央,其余部分中央与地方按60%与40%比例共享。
地税的取消是中国税收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优化税收结构、提高税收征管效率、减轻纳税人负担,虽然这一改革对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和企业税务处理带来了一定影响,但政府已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应对和调整,随着税收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相信中国的税收环境将更加公平、高效和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