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证合一是指将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合为一个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

“三证合一”指的是将企业依次申请的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为一证,提高市场准入效率,这一改革通过“一口受理、并联审批、信息共享、结果互认”的方式,实现由一个部门核发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以下是关于“三证合一”的详细介绍:
一、发展过程
提出与试点阶段(2012年-2014年):“三证合一”的概念最早在2012年由深圳市提出,并在部分地区进行试点,湖北省枝江市在2014年7月率先试点实行市场主体登记“三证合一”制度,并发放了全国第一份加挂有组织机构代码证号、税务登记证号的营业执照。
全面推广阶段(2015年至今):2015年10月1日起,“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此后,该制度不断完善和优化,成为企业注册登记的标准流程。
合并证件:“三证合一”将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三个证件合并为一个证件,即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
统一编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是每一个法人和其他组织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终身不变的法定身份识别码,共18位,由五部分构成。
简化流程:企业只需到工商部门办理一个营业执照即可,无需再分别到质监部门和税务部门办理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
信息共享:通过“一窗受理、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模式,实现跨层级、跨区域、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和有效应用。
三、意义与影响
简化手续:“三证合一”改革简化了企业注册登记的手续,减少了企业提交申报材料的频次和内容,降低了企业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

提高效率:通过并联审批和信息共享,提高了政府服务效能,缩短了企业创办周期。
推动创新:“三证合一”改革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信用建设:实现了信息共享,有利于提高失信成本,提升诚信收益,推动建立完善信用惩戒机制。
四、注意事项
过渡期安排:“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设置了过渡期,在过渡期内未换发的证照可继续使用,但最迟不晚于2020年底完成换发工作。
适用范围:该制度适用于依法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除个体工商户以外所有市场主体。
相关问答FAQs
Q1: “三证合一”后,企业的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还需要发放吗?
A1: 不需要,自2015年10月1日起,“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在全国范围全面实施后,不再发放企业的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
Q2: “三证合一”对新注册企业有哪些便利?

A2:“三证合一”对新注册企业带来了显著便利,它简化了注册流程,企业只需到工商部门办理一个营业执照即可,无需再分别到质监部门和税务部门办理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它减少了企业提交申报材料的频次和内容,降低了企业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它通过信息共享和并联审批提高了政府服务效能,缩短了企业创办周期,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小编有话说
“三证合一”作为我国商事制度改革的重要一环,不仅极大地简化了企业注册登记的流程,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还提高了政府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这一改革举措充分体现了政府简政放权、转变职能的决心和力度,对于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三证合一”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深化,相信会有更多便民利企的改革措施出台,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