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定员是根据岗位数量和工作量计算所需人员的一种方法。

岗位定员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涉及对企业内部各个岗位的人员配置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安排,岗位定员的核心目的在于确保每个岗位都有合适的人员担任,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并促进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岗位定员的定义与目的
岗位定员是指根据企业的生产任务、技术条件、管理水平以及劳动定额等因素,确定企业内各类岗位所需的人员数量,其目的是通过合理的人员配置,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优利用,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
岗位定员的适用性
岗位定员法主要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看管大型联动设备的人员:如发电厂、炼油厂等需要连续监控和管理的大型设备操作人员。
2、自动流水线生产的岗位:这些岗位通常需要固定的人员进行操作和维护。
3、检修工、质检工、电工、水泵和空压机的运行工、警卫人员、清洁工、收发员、门卫等:这些岗位虽然不直接参与生产,但对企业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4、前台、门卫等岗位:这些岗位需要固定人员值守,以确保企业的安全和秩序。
岗位定员的计算公式
在计算岗位定员人数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岗位的生产工作时间总量、班次、轮休系数、出勤率等,具体的计算公式可能因企业实际情况而异,但一般可以表示为:

岗位定员人数 = (岗位生产工作时间总量 / 个人劳动效率) * 班次 * 轮休系数 / 出勤率
轮休系数用于考虑轮休人员的数量,出勤率则用于反映员工的实际出勤情况。
岗位定员的实施步骤
实施岗位定员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明确岗位职责:首先需要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和工作内容,以便确定该岗位所需的技能和能力水平。
2、评估工作量:根据岗位的职责和工作内容,评估该岗位的工作量大小。
3、确定人员编制:根据工作量和工作效率要求,确定每个岗位所需的人员数量。
4、制定招聘计划:根据人员编制需求,制定相应的招聘计划,包括招聘渠道、招聘标准等。
5、实施招聘与培训:按照招聘计划进行人员招聘,并对新入职员工进行必要的培训,以确保他们能够胜任岗位工作。
常见问题FAQs
问题一:如何应对岗位定员过程中的人员流动?

答:在岗位定员过程中,人员流动是不可避免的,为了应对这种情况,企业可以建立人才储备机制,提前培养和储备一些具备相关技能的人才,加强员工培训和职业发展规划,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和稳定性,还可以通过灵活用工等方式来应对临时性的人员短缺问题。
问题二:如何平衡岗位定员与企业成本控制的关系?
答:在岗位定员过程中,企业需要在保证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人力成本,这可以通过优化工作流程、提高自动化水平、合理调整人员结构等方式来实现,企业还需要关注市场动态和行业发展趋势,及时调整岗位定员策略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岗位定员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科学合理的岗位定员规划和安排,企业可以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并促进长期稳定发展。